欢迎您访问中国市场报|中国市场网|中国市场快报|中国市场报网!
您的位置首页 > 国内 > 正文
我的根在曹马​
发布时间: 2024-04-02 21:10:48 来源: 聚焦中国 责任编辑:

——记曾任毛主席机要员、毛主席纪念堂党委委员、从峄城曹马村走出的革命老战士王耀

(枣庄晚报记者:杨军、孙明春)2021年来到山东省最美乡村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曹马村采访,村主任王亚介绍了曹马建设美丽乡村的情况,从中得知该村还是峄西革命的重要阵地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。曹马村在我党创建时期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、自卫反击战,曾经走出了多位革命老战士,有13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,曹马村是全市唯一革命烈士最多的革命红色村。

17550651121780492_5.png

2023年8月,记者专程赴北京,采访了王耀这位从曹马村走出的革命老战士。

王耀,1932年人,中共党员, 原棠阴乡(今榴园镇)曹马村人。曾在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工作。在抗日战争年代, 王耀就参加过抗日儿童团,为八路军文峰支队、铁道游击队送信、传递情报;淮海战役期间,参加护理伤病员工作;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抗美援朝,入朝鲜参战;1951年党派遣到张家口军委军事干部学校学习,毕业后分配到香山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任机要员;1958年调往北京市财贸厅工作;1977年中共中央筹建毛主席纪念堂,调到纪念堂管理局工作,直到1995年离休。

在北京城郊一个普通的小区里,我们走进了王耀老人的家。

90多岁的王耀老人很有精神,他记忆力好,言语清晰,性格直爽,亲切和善,十分健谈。

他得知家乡媒体记者来家里采访,非常高兴,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资料,找出了厚厚的几本影集,整齐地摆在了茶几上。80多岁的老伴张秀英端坐在一旁,她向记者说:“你们尽管问他,不清楚的我来给你们作补充”。王耀老人笑着说:“其实,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,很普通,是曹马村的一个穷苦孩子,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”。王耀老人的谦和态度,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军人的气质和风范,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

“咱们就从我的少年时代开始讲吧。”

17555037266037688_5.png

王耀回忆起他小时候在曹马村生活的片段,以及他离开家乡后的亲身经历,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。

少年时期,家里很穷,身上穿的衣服破旧不堪,每年都挨饿吃不上饭,个头又小,瘦得皮包骨头,又上不起学,那真的叫生活在死亡线上。

但是,在王耀的记忆里,曹马村虽然是个穷山村,可它地处峄西革命地,这里曾燃烧起抗战的烽火硝烟,共产党就一直在这个村搞地下活动,村里的百姓们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。

17563396855170474_5.png

少年时代的王耀,受革命的熏陶,幼小心灵里种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。他跟随村里的农民协会、妇女协会组织投身抗日,参加儿童团,他手握红缨枪,在村子里站岗放哨,还积极为当时的文峰支队、铁道游击队传送情报。到了淮海战役打响后,他和农民协会、妇女协会的会员们加入队伍,救护那些战场上负伤,从运河运送过来的伤员,为他们端水送饭,照顾伺候他们养伤。

1948年家乡解放。王耀当时16岁,第二年,为了解决吃饭问题,由区政府开具介绍信,他离开曹马村到徐州的贾汪煤矿,在职工医院找到了工作。当时的煤矿条件差,工人井下作业危险性大,伤病员多,王耀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,因为他是奔着曹马村地下党王子刚来的(王子刚是贾汪煤矿工会主席)。别看他年龄小,可他工作积极,任劳任怨,不怕吃苦。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照料病人,为他们包扎敷药,他上进心强,还在工作之余到夜校学习,提高文化知识,掌握业务技能,受到煤矿医院及病员的好评。由于他的努力,得到院里的重点培养,当年就被批准加入“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”,195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17564928782594062_5.png

1950年10月,党中央号召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。18岁的王耀心潮澎湃,热情高涨。他一腔热血,立志要报效祖国,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。但是问题来了,王耀当时的身高才1.6米,肯定不合格过不了关。他心生一计,赶忙到贾汪市场上花钱买了一双厚跟的翻毛皮鞋,加高身个,结果体检通过了。当兵的消息在老家曹马传开了,可是家里父母不舍得让他走,他们步行80里从曹马赶到贾汪去挽留,眼看留不住人,就采取了给王耀说媳妇定婚的法子。王耀一听急了,他给家人说,抗美援朝当兵出国打仗,生死未卜,咱可不能耽误女方家,请求父亲把婚给退了,家里就是不愿意退,可王耀已是铁了心:保家卫国上战场,媳妇不要也得走!

17572237956384837_5.png

告别了家乡,离开了父母,王耀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。

在人生的道路上,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。王耀他们这一批从贾汪应征入伍的战士,将要奔赴朝鲜参战的时候,上级突然下达指示,中央机要局要人,机密保密单位要从集结在徐州的新兵当中,录取10名(王耀被录取其中)先去济南,然后在其它各市集结点再凑50名战士,运送到北京,从老前门火车站送到香山。他们在香山换了军装,发放皮鞋、棉大衣,又被送到了张家口,在总参三部办的军事干部学校学习。据王耀回忆,在张家口军事干部学校,他们穿的是苏式军装,头戴大盖帽,非常威武强悍,记得他还特意拍过一张照片留作了纪念。

17574104337493968_5.png

1951年王耀在军事干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机要处当机要员,在此期间,党中央、毛主席就住在香山,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身边工作,他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。他的工作就是制作电码,并进行校对,及时上报处理电文。他说,毛主席对身边工作的机要员非常关心和爱护,经常把外国友人赠予的食物分给战士们吃;当年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主席赠给毛主席的朝鲜水果、豆类等食品,毛主席派人送来给机要员分享。他经常会看到毛主席、朱德总司令、周总理在一起散步的身影,到了周末、节假日,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经常和战士们一起联欢、出席文艺活动。

17580168945321070_5.png

1955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,在此之前部队减员,军队机关不再授衔。1956年王耀告别了军营,转业到地方工作。直到1958年党中央号召三个面向(即面相农村、面向工厂、面向基层),实行机关干部下放。王耀先后被分配到河南、北京清河毛纺厂。在基层,王耀来到了服务公司,担任工商代表,负责照相、理发等服务业的管理工作。

王耀这位革命老战士,对党忠诚,一切听从党的安排,不管党把他安排到哪里,他从不讲价钱,不分工作艰苦和贵贱,职务的高低,扑下身子,踏踏实实,他就像一块砖,祖国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。

1976年,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。1977年党中央决定筹建毛主席纪念堂,并成立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。1978年王耀被调到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历任党委委员、行政处党支部书记。在局党办、局办工负责纪念堂机电、卫生、和保卫,接待全国各地来信来访、征集字画办书画展等。

王耀在回忆他在毛主席纪念堂工作的经历时十分感慨,他说:“十几岁在毛主席身边当机要员,他老人家逝世后,又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工作,一直到1995年离休,将近20年。他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,有着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。

当王耀老人谈到自己的家庭时,他欣慰地说:“感恩党,感恩人民,没有党和人民的关怀和培养,就没有我的一切。我的老年很幸福,我很知足”。他的老伴张秀英,年轻时曾是北京国棉厂的一位纺织工人,他们1958年结婚,相濡以沫,一起相伴度过了60多年。他们有三个孩子,两个儿子一个女儿,老人四世同堂,全家和睦幸福。

17583520394477020_5.png

采访时,王耀老人说,他十分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,对家乡的记忆深刻而又难忘。他记得石榴园、青檀寺、娘娘坟,小时候记忆里的南河、北河,后小河,还有北龙塘、南龙塘。他深情地说:“我10来岁就离开了家乡,但我没有忘记那里的一草一木,曹马是我的根”。他一再鼓励和我们一起去采访的曹马村主任王亚,教导他要传承红色基因,发扬优良传统,为村民们谋利益,过上好日子;并嘱咐他的亲侄王正进,要谦虚谨慎,善待村民,带头致富。最后,王耀老人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虽然90多岁了,但我每天都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变化,期盼家乡更美好,村民们生活更幸福”。(编辑:王海涛 责编:韩同瑞)

友情链接
中国市场报|中国市场网|中国市场快报|中国市场报网 版权所有 http://www.zhzxbw.cn/
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